雨城区工商局认真开展食品查验工作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宏观经济已在投资的带动下见底,而电力消费增速回升亦暗示煤炭消费将得到实质性支撑。

从煤炭商的吐槽中可以体会到今年的煤炭生意多么难做。经济不景气是诸多中小型煤矿停产的一个原因,另一原因则是煤矿融资的资金成分组成较为复杂。

雨城区工商局认真开展食品查验工作

中金公司的报告就对我国煤制油大规模产业化持谨慎态度,认为煤制油更适合作为战略性技术储备。产品或服务包括乳化油、齿轮油、化工用油,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节能产品LED灯具生产等几十个门类。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将相应提高。金银岛分析师张志斌则建议,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最好找自己擅长的或者像山西焦煤与双汇那样强强联合,否则会亏损非常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发布半年报的26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七成净利润负增长,八成存货金额增加,整个行业的亏损面也扩大至17.87%。

煤炭商年末赔本四成甩卖上半年90家大型煤企亏损中报七成净利下滑受销售低迷、价格连降影响,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成为煤炭行业当前现状的主旋律。》》煤层气企业受困成本压力目前,国家对煤层气开采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补贴,其中中央每立方米补贴2毛钱,地方补贴1毛钱,平均一立方米煤层气能获得3毛钱的补贴。虽然对煤电联动有过很多理论探索,并一直在呼吁,但等到真正实施还是很激动。

林伯强说,煤电联动是近几年能源改革中最大的动作,如果能够真正落实,就等于说是把整个产业链理顺了,不仅解决了煤电矛盾,更重要的是,为发电投资和民营进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提供可以预期的财务收益,是行业可持续和充足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在该指导意见中,除了重申要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外,还表示要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虽然对煤电联动有过很多理论探索,并一直在呼吁,但等到真正实施还是很激动。也可用对煤炭的税收来抑制煤价上涨动力和建立电力基金(可用于补贴)等这些相对市场化的做法。

年初以来,市场煤价接连狂跌,甚至与重点合同煤价不相上下。煤电联动机制的建立,等于是确定了游戏规则,煤价涨,电价就涨,对于电企行业的投资和亏损,事实上都有了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雨城区工商局认真开展食品查验工作

电企亏损,资本进入和发电积极性不高,全国电荒时有发生,重启煤电联动的呼声再次响起。林伯强说,煤电联动是近几年能源改革中最大的动作,如果能够真正落实,就等于说是把整个产业链理顺了,不仅解决了煤电矛盾,更重要的是,为发电投资和民营进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提供可以预期的财务收益,是行业可持续和充足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若经济好转,煤价出现上涨,电企压力加大,必将转嫁下游用户。当实施煤电联动时,如果单纯考虑到控制消费价格指数等原因而限定输配电价或者销售电价,这可能会导致电网的亏损。

与上次方案相比,此次改革以年度为周期,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林伯强认为,这次煤电市场化改革从短期来看,煤企得利较多,但从长期来看,最大的利好还是电企行业。听到这一消息,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电话采访的能源问题专家林伯强[微博]表示,很激动。12月18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事实上,在这次指导意见中没有明确的关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描述。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煤炭价格将比较平稳,煤电联动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雨城区工商局认真开展食品查验工作

煤电联动方案其实早在2004年就曾推出过,不过在实施4次后,因遭遇到2008年通胀压力而暂停。市场煤新政激起的欢呼声还未平息,7日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

据统计,中央五大发电集团2011年电力业务亏损151.17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超国资委制定86%的上限。在今年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价格总体下跌、全国物价运行平稳的市场形势下,谋划已久的电煤市场化改革终得以成行。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卓创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刘冬娜预计,改革短期内对电企不会出现明显影响。电价上涨压力增大,取暖费及其他相关行业也可能要涨,居民价格肯定也会上涨。而对于煤电联动,民众最大的担忧还是煤价如果上涨、居民电价是否上涨的问题。刘冬娜认为,煤炭是上游产品,肯定会带动很多下游产品价格。

自2002年以来,煤炭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按照市场化运行的煤价不断上涨,但停留在计划阶段的电价却一直稳步不前,煤电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虽然2011年推出的煤电价格双轨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企的压力,但电企总体亏损严重。对此林伯强建议,煤电联动后政府对电价的管理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对电力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监管,二是如果政府认为有必要维持相对稳定的电价水平,可以对终端电价进行补贴。

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前期新建产能将逐渐释放。但林伯强表示,煤电联动不一定等于终端电价就会上涨,煤价涨,电价上涨,但终端电价还在政府手里,仍然是可控的。

在该指导意见中,除了重申要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外,还表示要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近日,煤电价格迎来全面市场化的改革。

煤电行业在此时迎来了拐点,发电企业占据有利地位。国务院在上述指导意见中也提出,鉴于当前重点合同电煤与市场煤价格接近,此次电煤价格并轨后上网电价总体暂不作调整,对个别问题视情况个别解决2003~2006年,国家取消对电煤的国家指导价,煤炭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但由于多重因素影响,电煤价格双轨制以及电煤由政府指导定价的现实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1993~2002年,煤炭价格向市场化过渡,随着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国家逐渐放开了除发电用煤以外的煤炭价格。

1986~1992年,国家控制大部分煤炭价格,实行价格双轨制,全国统配煤矿、重点煤矿的煤炭,实行统一的计划价格,超产部分实施加价,特殊煤种实行市场价。2002年至今,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993~2002年,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资源过渡,运力计划由国家宏观管理。我国煤炭体制改革发展历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92年,以国家计划分配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006年至今,国家决定全部放开电煤价格后,但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的差距仍非常大。(详见表1)我国电煤价格机制改革历程和煤炭体制改革发展大体同步,细分开来,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85年,由国家制定煤炭价格,实行价格单轨制,这一时期的煤炭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

(详见表2)全国煤炭订货会 (又称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汇总会)作为我国煤炭产运需衔接配置的主要实现形式,已有50多年的历史,会议的形式在不断调整,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但煤电顶牛一直是焦点话题,尤其是2002年之后,矛盾更加突出铁路运力是左右未来煤电企业利益格局的决定因素。煤电联动意味着以市场配置资源,价格扭曲的现象将得到根本修复,在整个供销链条中,利益将从消费者身上向上游资源以及中游加工电厂转移。电煤市场化改革涉及煤炭、电力及铁路部门等多方利益,目前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合同煤与现货煤价差缩小。

价格传导机制理顺以后,未来电厂将获得更加稳定、正常化的盈利水平。(5)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煤电联动机制调整,同样利好电力企业。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取消电煤价格的双轨制只是能源价格体制改革的一小部分,目前市场背景是煤炭供给的宽松和铁路运力的宽松,暂时没有传统煤电矛盾和运力矛盾的存在,为煤价市场化改革提供比较宽裕的环境。

(2)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30%>10%。根据行业基本面的综合判断,从股票推荐的角度,目前我们建议更多关注冶金煤的结构性机会。